寸關尺分候臟腑學說之臨床診斷價值初探

脈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特有方法之一,然而中醫脈診科學化的研究由於對測量脈波圖的方式及基本理論認知不同,因此其研究成果無法受到中醫學界的公認,更無法推廣到臨床使用,本文將三篇關於脈波儀研究臨床疾病及證型的論文結果綜合探討,希望能提供後續學者研究發展些許的線索。

在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脈波圖研究中,以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頻域分析的結果顯示在僅左寸脈波的C4有顯著差異(p=0.0039),兩組最佳取脈壓力的比較,也顯示僅在左寸有顯著差異(p=0.013)。而在B型肝炎濕熱證患者之脈波圖研究中,若以以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法對將六部的脈波參數與肝功能(SGOT、SGPT)進行檢定分析,結果顯示︰右關之W/T與SGOT呈顯著正相關(p、r=0.389),與SGPT亦呈接近正相關(p、r=0.274),左關之APW與SGOT呈接近顯著正相關(p、r=0.268),與SGPT呈顯著正相關(p、r=0.382),而其他部位的脈波參數與肝功能則沒有顯著相關性。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中,痰熱壅肺型患者脈波波幅(h1)明顯變大、降中峽明顯變小(h4/h1)、U角變大、P角變小、脈波總面變大(At) ,最佳脈圖的壓力值變大(以上p<0.05),這些差異表示脈象向滑而有力的方向轉變,符合中醫辨證為「痰熱壅肺」的理論,肺氣陰虛型的患者則表現相反,並且均在「右寸」有特異性的表現。=0.026=0.125=0.118=0.023
 
這三個研究的結果均肯定了中醫寸關尺分候臟腑學說在臨床診斷的實用性,顯示「寸關尺分候臟腑學說」在中醫脈診客觀化的研究中,值得重視。
關鍵詞︰中醫脈診、寸關尺分候臟腑學說、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B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