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久治不癒之急性支氣管炎病例分享
(一) 前言:
急性支氣管炎是細菌、病毒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深秋和冬季因呼吸道病毒傳播猛烈而發病率最高。咳嗽為主要症狀,伴隨化膿性或非化膿性的痰液。持續性咳嗽與氣管的高敏感性有關,除了長時間咳嗽可能造成胸壁或胸骨後肌肉骨骼疼痛,其他併發症很少見。《內經》對咳嗽作了專論,《素問.咳論》論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氣。」明代張介賓執簡馭繁地將咳嗽分為外感與內傷二類,外感六淫四時主氣不同,又「風為六氣之首」,所以外感咳嗽以風為先導,夾有寒、熱、濕、燥之邪,臨床表現有風寒、風熱、風燥等不同證候。內傷咳嗽來自他臟有病或肺臟自病所引動,《醫學心悟》指出,「肺體屬金,譬若鐘然,鐘非叩不鳴,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自外擊之則鳴,勞欲情志、飲食炙煿之火,自內攻之亦鳴」。情志刺激、氣機不暢,日久氣鬱化火使氣火上逆犯肺;或飲食失當,過食肥甘辛辣或脾運不健,皆使痰濕內生,上漬於肺等病機都是引起咳嗽的主因。對多數的患者而言,急性支氣管炎為自限性疾病,症狀在一至三週會自行好轉,通常不需要常規抗生素治療。本個案於耳鼻喉科經過長達五週治療,但咳喘和膿樣性痰液等症狀仍未見好轉,經由耳鼻喉科醫師建議改用中醫治療。
本證屬於中醫「咳嗽」、「喘鳴息肩」之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