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腹肌拉傷顯效醫案

一、 前言

起源於腹壁的疼痛常與內臟痛混淆,在確定診斷前需經過檢驗與檢查以排除腹部器質性病因。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慢性腹壁痛(Chronic abdominal wall pain, CAWP)在一般人群發生的比率為1/1800;因腹痛至急診就醫的患者中,約有2%的病患為腹壁痛,佔腸胃科門診腹痛人數的10%。而慢性腹壁痛的可影響所有的年齡層,以50至60歲發生率最高,而女性的罹病率為男性的四倍,併發症包括肥胖、胃食道逆流、大腸激躁症和肌纖維痛症等。右上腹為最常見的發生部位,第二常見的部位在臍上。

腹部肌群分為前側及前外側,由四對肌肉所組成,前側為腹直肌及其腱鞘,前外側肌肉共有三對,由外至內分別為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往前延伸與腹直肌共同組成腹直肌腱鞘。主要的功能是參與排便、排尿、咳嗽等動作。神經支配來自於脊神經T6-L1 。如何區別腹壁痛與腹痛呢?腹痛經常可藉由影像學檢查找到病因病理學,實驗室檢驗也呈現發炎指數、白血球計數升高;而腹壁痛之檢查和檢驗結果通常為正常。此外,腹痛程度的加劇或減輕與進食或排便相關,亦會伴隨腸胃系統或泌尿系統症狀,如腸道習慣改變、頻尿、排尿困難、胃腸出血、陰道分泌物等,甚至伴有厭食、發燒畏寒、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但上述情形在腹壁痛不會出現。腹壁痛的診斷方法是carnett’s test,操作方法為採平躺姿勢,請病患頭上舉或雙腿抬高,在腹肌緊繃時加壓疼痛點,壓痛點位於表淺,範圍<2cm。造成腹壁痛的原因不勝枚舉,主要病理機轉來自於神經腹壁皮神經的卡壓或腹壁肌肉不完整所造成,疝氣、手術皆為導致腹壁痛之原因。本次個案為一2位產後的女性,在一次彎腰搬重物的過程中導致左側腹壁拉傷,此外,她亦有睡眠障礙、肩項痠痛等問題存在日久,證型為心脾氣虛、肝腎陰虛,其診斷及治療過程有其特殊臨床意義,故提出醫案以饗同道。